我们这些看谢晋电影长大的一代人
1979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读初中并做着文学美梦的乡下孩子。谢晋拍的《啊,摇篮》公映后,我从报刊上得知该剧的作者是一个无名小卒,剧本也写得不好,但谢晋看后觉得题材不错,就亲自提笔润色后拍成电影,就觉得谢晋是一个爱才的伯乐。于是也点灯熬夜地写了一个叫《别了,昨
1979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读初中并做着文学美梦的乡下孩子。谢晋拍的《啊,摇篮》公映后,我从报刊上得知该剧的作者是一个无名小卒,剧本也写得不好,但谢晋看后觉得题材不错,就亲自提笔润色后拍成电影,就觉得谢晋是一个爱才的伯乐。于是也点灯熬夜地写了一个叫《别了,昨
1958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成立,在上海的大力支援下,该厂得以建成并具备拍摄能力。当时经济困难已露头,写革命斗争题材可激发人们面对困难的斗志,于是省委宣传部长陆学斌让鲁彦周和陈登科负责编写一部反映大别山根据地革命斗争题材的电影剧本。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倡导文艺创作多样化。导演张华勋渴望创作有个性的作品,他结识了鲁彦周、谌容等作家,交流中提出“新、奇、怪”创作思想,得到鼓励。因夫人是乐山人,他想到以乐山大佛为背景创作,后与编剧前往乐山搜集素材,被海通和尚修建大
1980年,全国右派“摘帽”工作接近尾声,谢晋筹拍《天云山传奇》,他看到剧本后泣不成声,决心要将其拍成电影,希望“像罗群这样的冤案,在中国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